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法、日、俄等国竞相发展水上飞机,并开始建立海军航空兵。大战期间,海军航空兵主要执行海上侦察和为舰艇指示目标等保障任务。为扩大飞机的活动范围,一些国家将大型舰船改建为水上飞机运载舰。
战后,英、美、日等国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进一步发展。随着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海上制空权、制海权的突击力量,各国海军“巨舰大炮制胜”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变,海战的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数国家海军航空兵起初用于海上侦察、巡逻、反潜和保证己方舰船、海岸设施及部队免遭空中袭击。随着战争的发展,海军航空兵更多地用于遂行争夺海洋制空权、反舰、反潜、两栖支援等任务,在袭击塔兰托、袭击珍珠港、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重要战役中,海军航空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后,各国海军航空兵不断改进和更新装备,陆续配备预警、电子对抗和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并普遍将直升机搭载在舰船上。而这其中,又以美国海军航空兵最为突出,截至2019年其海军有超过2,600架飞机,战力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正规空军。
因此诸神的黄昏研究会今天推荐一套由国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给广大航空及海军爱好者带来的新书
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海军舰船和舰载机的机库甲板和驾驶舱,正是它们组成了当今海军主要的打击力量。
从早期的活塞动力道格拉斯“天袭者”一直到今天的双发动机超音速的波音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所有美国海军飞机机型都包含在了这本书中。
著名作家和海军航空兵专家汤米•托马森深入论述了这些机器的技术演进的生动细节。他记录了许多传奇的海军飞机,如道格拉斯北美AJ“野人”、道格拉斯A4D“天鹰”、A3D “空中勇士”、北美国A3J“民团团员”、格鲁门A-6“入侵者”攻击机等等。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颇具创新性但最后胎死腹中的概念飞机,如通用动力公司A-12和F-117隐形战斗机的海军舰载版本等等。
汤米·托马森在航空航天行业担任飞行测试工程师、经理和高管近40 年,其中包括在F-4“鬼怪”战斗机上担任两年的飞行测试工程师。他驾驶过60 多种不同种类的战斗机、直升机和滑翔机共飞行了3000 多个小时。他还是航空领域和战斗机领域的优秀作者,作品有《美国海军空中优势》《格鲁曼F-111B》和《贝尔HSL 反潜作战直升机》等。
徐玉辉,军事爱好者,军事图书编辑、翻译,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现代军事技术、战史等,译有《温斯顿·丘吉尔:一位政治家的成长》《狗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决战》《狙击》《英国“机敏”级核潜艇》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