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喋血105天:霍尔姆战役德军以少胜多10万苏军未能围歼5千多德军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战车一路高歌猛进,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横冲直撞,开启了横跨五个年头的血腥之旅,这即是二战中著名的“东线”。

开战之初,德军确实势如破竹一路猛进,仅夏秋之间的两次合围,就取得了俘虏132万人的丰硕战果。

他不顾本国物资及兵源的短缺,无视两线作战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继续向东线输入大量的战斗单位,不断将战线往苏联腹地推进。而他一意孤行的行为,最终也在几个月之后,让德军军官和士兵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年冬天,莫斯科迎来了数十年当中最冷的一个冬季,几百万苏联大军借助寒冷的天气发起了全线反击。至此,兵峰犀利的德入战略撤退,并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损失惨重的大溃败。

希特勒根据当时出现的情况,下了一道被认为是,他在整个二战期间做出的最正确的一道命令:不许再后退半步,将战略要地或城镇变成一个个“刺猬”阵地,就地转入防御。

而霍尔姆镇,就是当时众多刺猬阵地中的一个。同时,它也是苏、德双方战事最为激烈的阵地之一。

在昆亚河和洛瓦季河的交汇处,有一大片难以通行的沼泽地带,沼泽正中有一块坚实土地,霍尔姆镇就坐落其中,占地约2平方公里。唯一一条通过沼泽的东西走向道路,穿过霍尔姆镇与南北道路交叉,使霍尔姆镇成了东西贯穿沼泽的一座天然陆地桥。

无论德国人还是苏联人,将来所要发动的任何军事行动都会用到霍尔姆这块战略要地。

此外,霍尔姆镇还是德军救援迭米扬斯克被困第2步兵军的跳板。更是德军将要发动的春季攻势中,进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时的一处重要进兵路线。所以,此处面积不大的小镇,对于德军来说更具有战略价值,也是希特勒命令中“战至最后一人”的阵地之一。

最初驻守霍尔姆的部队,是隶属于德中央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第39装甲军中的一个战斗“要塞群”。总指挥官是第281保安师的西奥多·舍雷尔准将,战斗人员大约3500人。

战斗打响之初,苏联军队还没有对霍尔姆形成合围之前,又有不同单位的撤退人员及兵团残部相继加入。其中主要包括:第123、第218、第329步兵师;第8山地轻型突击队;第65预备宪兵营;第1空军野战团及海军、空军等共计60多个不同战斗单位的作战人员。

这支由多个战斗单位及十几个兵种混杂在一起的战斗单元,被德军更名为“舍雷尔战斗群”,包括指挥官、军医在内,总人数大约5500人。

舍雷尔战斗群刚组建一个小时,苏联第3突击集团军就完成了合围,完全断绝了霍尔姆守军与德第39装甲军的地面联系。

围攻霍尔姆的苏联军队,是1941年冬刚组建的第3突击集团军,作战人员约55000人,坦克35辆,各类火炮、迫击炮489门,外加第7混合航空师的空中支援。此外,该军团的主要作战人员大都来自于适应寒冷作战的西部利亚部队。

从双方的实力来看,苏军在任何方面都强势碾压被困的德军,这也预示了这场战斗的残酷性。

霍尔姆周边没有可供防御的天然屏障,德军只能靠着镇中居民的房屋以及用厚重的雪块构建的简易防御工事,抵住了苏军一波又一波的强势进攻。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苏军具备优势的火炮和空中打击几乎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双方主要还是轻兵器之间的较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舍雷尔战斗群仅有的几挺MG34就占据了相当的优势。苏军的每次“乌拉”冲锋,都会在密集的扫射中留下一大批尸体。

针对苏军坦克的威胁,缺少反坦克装备的德军也有自己的方法。他们最初利用地形,从视线盲区接近并用自制的装备对坦克进行破坏。当然,在击毁坦克的过程中,德军也会付出较大的伤亡。

后来,德军在一座民居的地下室中,发现了一门一战时期留下的反坦克炮和几箱炮弹。这门炮虽然已经老旧过时,杀伤力也不大,但在近距离射击仍能对坦克起到致命的伤害。为了打掉苏军的坦克,舍雷尔时常会亲自率部掩护,将反坦克炮推进至离坦克只有40米左右的距离射击。

舍雷尔战斗群虽然用尽各种方法击退了苏军的进攻,但是,他们面临的严酷境地还是显而易见的。

地面联系完全中断,霍尔姆镇的守军只能通过无线电与外界联系。小镇的外围都是茂密的森林,离小镇比较远的地方有400多米,最近的只有200米左右。德军实施空投补给的时候,不仅要躲避森林中密布的苏军防空炮火,还要闪避苏军密集的枪弹。所以,每天的补给都是一项严酷的考验。

苏军在战斗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人员、物资、器械等方面的补充和战斗单位轮换。而舍雷尔战斗群在包围圈里则是伤亡一个少一个。虽然在百余天的战斗中,德军通过滑翔机补充了百十号战斗人员,总的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

第39装甲军曾几次出动装甲车,试图打通与霍尔姆镇的地面联系,但也在苏军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打击下以失败告终。

不过,第39装甲军临时组建的“乌克曼炮兵群”,倒是给舍雷尔战斗群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该炮兵群一反常规,将火炮推进到战线的最前沿,直至射程完全覆盖霍尔姆镇及苏军阵地。而炮兵观察手则更是冒着生命危险空降到霍尔姆镇,将观察数据通过无线电告知炮群实施炮火支援。该炮群自设置以来,每天至少发射1000多发炮弹,对霍尔姆镇守军起到了有效支援。

1945年5月5日,第39装甲军第411掷弹兵团、第122步兵师,在地、空炮火的支援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成功进入了霍尔姆镇。

此时,舍雷尔战斗群,只剩下不足1200名形如枯木的战斗人员,仍然坚守在自己的战壕中。

至此,历时105天的“霍尔姆战役”宣告结束。在此期间,舍雷尔战斗群以微弱的兵力,抵住了苏军超过100次大规模进攻,击毁坦克42辆及两架飞机,中间还发生了多次惨烈的近身肉搏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